黔东南小香羊 输出PDF 打印
编辑: 叶文剑    2011-06-30

黔东南小香羊又名雷山“小香羊”、榕江“塔石小香羊”、“榕江香羊”、“黔东小香羊”、“榕江小香羊”,均以其个体小、膻味轻、肉质细嫩、烹饪加工后香气溢人、味鲜可口等特点而著称。黔东南小香羊主产于黔东南州西部和南部的雷山、榕江两县,地处东经107°55~108°44′,北纬25°36~26°34′。产区地形切割强烈,山高谷深,起伏较大,相对高差1778m,平均海拔多在700~900m之间。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海洋性气候过渡地带。总体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年均气温16.5℃,极湍最高温39.5℃,最低温-8.9℃,相对湿度80%,无霜期256~290天,降水量1211~1500m。夏季为降雨的主要季节,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其次为春秋两季。

Image
黔东南小香羊
 

1小香羊的来源及发展

1.1小香羊的来源

黔东南小香羊中心产区地处雷公山脉延伸地带,自然条件优越,野生植物四季繁茂,饲用植物种类繁多,环境纯净,无工业污染。当地主要居住着苗、侗、瑶、水四个民族,其中苗族和瑶族素有养羊的习惯和经验。长期以来,当地民族把山羊作为馈赠和祭祖佳品,每逢佳节,红白喜事,走亲访友便宰羊相待。

关于品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据历史资料记载,雷山一带的小香羊是1729年清政府对苗疆实行“改土归流,安屯设堡时”,羊只随着830名屯兵逆都柳江和清水江从广西、湖南带进苗疆的,在雷山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特殊的民风习俗条件下,通过长期的野外放牧,封闭式的自繁自养高度近亲繁殖,以及当地群众长期选择培育形成的地方优良土著品种。二是据《贵州民族调查》资料记载,塔石乡的瑶族(属板瑶),是从广西迁人定居后(大约有300多年历史),他们为了解决生活肉食来源。将猎获的野山羊等动物留家驯养,任其自由交配,近亲繁殖。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便搭棚圈养、系绳放养直至放牧群养,沿袭繁衍至今。

关于“香羊”这一名称的由来目前尚无证可考,只是较早在40年前就有民间流传。在榕江塔石和雷山永乐一带的小山羊肉特别好吃,具有肉嫩、味鲜、擅味极轻等特点,故产区群众及过往宾客都称此地养的小山羊为“小香羊”,并一直流传至今。

1.2小香羊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黔东南小香羊这一品种未被正式确认,对此品种的开发利用重视不够,尽管当地政府及业务部门在资金、人力、物资极为紧缺的情况下,对香羊的保种开发利用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其繁殖和生产仍处于自然和传统的状态,所以群体数量至今仍然较小。截至1996年止,黔东南小香羊存栏总数为13 347只(其中雷山9 450只,榕江3 897只),其中繁殖母羊8 004只,占60.0%;公羊843只,占6.3%繁殖公母羊比1:10.3。据调查,由于香羊产区的多数乡村交通、通讯、经济文化较落后,信息闭塞,加之本州养羊业生产水平较低,因而在羊群的繁殖上多为近亲交配,引人外血进行改良的情况极少,用于杂交改良的繁殖母羊约在3%以下;在群体结构中,用于配种的种公羊为777只,占群体公羊数的92%。香羊的繁殖目前均为自然交配,每只公羊交配的母羊数一般为10~13只。可见公羊的利用率还较低。

2特征特性

2.1体型外貌 黔东南小香羊个体矮小,体型紧凑,结构匀称,毛色以白色为主(约占80%以上),其次为麻、黑和褐色,极少数有黑白花色;头上宽下窄,略长,大小适中;公羊额较宽平,头顶多有卷毛,角多呈八字形,长短适中而粗壮,少数有卷螺形角;颈毛较长,眼大有神;母羊头清秀,角为八字形,较长而细;公羊有鬓毛;两耳斜立,大小适中,头颈结合良好,无肉垂,胸部宽深,肋开张,腹较大而背平,四肢短小粗壮、结实有力,肌肉发育丰满适中。

2.2繁殖性能

根据对雷山、榕江两中心产区繁殖公、母羊的初步调查和相关资料记载,香羊性成熟较早,公羊2月龄即有爬跨行为,3个月后达到性成熟,4~5月龄开始初配,母羊4月龄左右出现第一次发情,5~6月龄开始配种。种羊利用年限一般为公羊4~5年,母羊5~6年。

3小香羊的饲养管理 黔东南小香羊产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牧草饲料资源丰富,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均可放牧或系牧。长期以来,产区群众养羊多采取昼牧夜关、晴牧雨关、暖牧寒关的饲养方式。放牧时间也因季节而异,一般夏季放牧时间较长,达9小时以上,即上午7~12时,下午5~8时。冬季放牧时间较短,一般只选择晴暖天放牧3~4小时。

每年春、夏、秋三季羊群以采食野生牧草以及灌枝树叶,以满足日粮的需求。当冬季来临后,由于放牧时间较短,采食量不足,需对羊群进行补饲。补饲饲料主要为麦秸、玉米秆、稻草等。 补饲方法多采取把干草秸秆等撒人圈内,任其采食;部份有条件的地方则把干草、秸秆铡成1寸长节状,再拌人少许盐水泡发2~3小时后投料补饲。在冬季青料充足的地方还可补饲芭茅草、紫芸英及瓜果蔬菜等。

对产羔母羊多有补饲精料的习惯,以增加母羊泌乳量、增强羔羊体质,提高哺育率。即把红薯、玉米、土豆或黄豆等煮熟或煮烂后进行补喂,每天补喂3~4次,补喂量酌情投放。黔东南小香羊主产区内羊舍的建造较为简易,上盖毛草或树皮,四周用木板围成,舍高1.5~2.2m,圈舍面积4~5m2居多,地面多以方木或厚板按1.5~2cm间距钉制而成,地板离地面高度10~20cm不等,圈舍周围有大小不一的积粪池一个,有较好的粪尿排除能力,卫生状况良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养羊户出于传统的积肥目的,仍采用深坑泥圈垫草饲养,或与猪、牛等合圈关养,卫生状况极差。黔东南小香羊由于体小灵活适应性和抗病力强,其饲养管理建议粗放,实为山区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牧业的理想畜种。

摘自廖正录的《黔东南小香羊调查报告》一文,在此表示感谢!


相关信息: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文章
Warning: Parameter 1 to modules_html::module2() expected to be a reference, value given in /www/wwwroot/cars.hzau.edu.cn/sheep/includes/Cache/Lite/Function.php on line 92
椹ご灞辩緤.jpg
图片文章
    
海南黑山羊
    
简阳大耳羊
    
大足黑山羊
    
乌骨山羊
    
黔北麻羊
    
槐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