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存在的矛盾及对策 输出PDF 打印
编辑: 符琳琳    2014-12-01

本文通过对肉羊产业发展、传统饲养模式与现代规模化养殖方式以及食品安全与生产效益之间的矛盾的叙述,分析了当前中国肉羊产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肉羊产业链各环节进行优化整合,赋予传统肉羊产业以新的内涵,用现代畜牧业的要求来改造传统的肉羊产业,促进我国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存在的矛盾

1)羊肉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与产业发展日益受资源环境制约之间的矛盾。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粮食类的直接消费在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逐步下降,而畜产品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与此同时,人们追求高蛋白、低脂肪类的健康食品使得食品消费结构正在发生从量的满足到质的提高的转变。羊肉产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是高蛋白低脂肪类食品的典型代表,并且肉羊饲养过程中主要以饲草料喂养为主,与其他畜禽饲养相比,受到添加剂、农兽药污染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此,羊肉产品营养安全的特性正好满足了人们这些方面的消费需求,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之一。

肉羊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密切相关。虽然与生猪、家禽等耗粮型畜牧业相比,肉羊养殖属于节粮型畜牧业,但一头肉羊一年平均要耗费玉米、豆粕、豆饼等精饲料57.8千克,耗粮数量为40.8千克,耗费牧草、农作物秸杆等青粗饲料201.9千克。同时在我国肉羊养殖的主产区,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迅速向非农产业转移,导致肉羊养殖的机会成本增加,发展肉羊养殖的劳动力成本明显加大,无论是规模化养殖场工人及技术人员,还是散户的自身用工折价,工资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养羊人工成本不断增加。此外,受制于现行的土地政策,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交易成本加大,无论是牧区的草原畜牧业还是农区的耕地畜牧业,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前期草原畜牧业的过度发展,导致草原沙化严重,承载力严重下降,农区规模化养殖所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的污染等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为了保护环境各地政府因此而出台的一系列限制政策制约了肉羊业的进一步发展。不难发现,随着肉羊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将会愈发突出。

2)以散养为基础的传统畜牧业与以规模化为基础的现代畜牧业之间的矛盾。

我国当前肉羊养殖的主要模式是农户小规模散养(饲养规模 在100只以下),年出栏量占全国80%以上,其中农区一半以上的农户饲养规模在10只以下。虽然在现行土地政策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过剩以及农产品生产的相对低效益使农牧户散养肉羊成为增收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这种散养形态有其经济合理性;而自给型的饲料资源及经营上的灵活性使这种模式的长期存在成为可能,存在着技术与经济上的合理性。特别是近年来,羊价的稳步上涨使养羊收益增加可观,据调查,2002年肉羊饲养平均每只纯收益100元,2007年平均达140元,提高了40%。因此,当前占主导地位的千家万户式的散养可以增加老少边穷地区农牧民的就业机会,不失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但这种千家万户式的分散饲养,受资金约束不能形成规模,导致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这种生产方式既给重大疫病防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带来巨大隐患,也严重影响着畜禽良种、动物营养等先进肉羊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表现为肉羊良种化程度不高、羊肉生产时间长、商品率低、饲养成本高、个体胴体重小、羊肉品质较差、出口量少。因此,近年来我国肉羊业在有些地方出现萎缩趋势,品种良种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不高,这与国家大力提倡以规模化生产为基础的现代畜牧业的要求背道而驰。

3)高品质、质量安全的市场目标需求与产业链相互脱节、质量难以保证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随着近年来畜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特别是三聚氰胺、瘦肉精事件的轮番发生对消费者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畜产品的诉求也是与日俱增。虽然,肉羊在饲养过程中主要以饲草料喂养为主,与其他畜禽饲养相比,受到添加剂、农兽药污染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但质量安全事故不单单会在生产环节发生,风险发生的概率会存在于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当前,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现实是产业链不健全,产业化组织程度非常低。并且产业链利益主体之间各自为政、互为独立,并没有建立“风险共担、利润共享”联接机制。这直接导致肉羊产品的加工转化程度不高,多数企业还是以初级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保鲜期和货架期短,市场适应能力差,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对策

1)政府应继续实施肉羊生产优势区域布局,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实施力度和广度。

在中国这样一个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地区差异的国家,实现优势区域肉羊生产的稳定增长将是保证产业发展安全的基础,继续加快肉羊优势产业带建设,进一步完善肉羊生产的区域布局。这样可以将散养模式在区域上进行集中,提高我国肉羊生产的区域集中度,这一区域意义上的规模化生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的不足。由于在优势产业带内存在集聚效应,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技术推广、疫病防控、市场信息搜集、生产结构优化等,这样不仅能够增强羊肉产品的成本和价格竞争优势,而且能够提升羊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从而提升我国肉羊产业的同际竞争力。现阶段在这些区域,最重要的是应处理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与保障肉羊生产稳定增长的关系。因此,从整个产业发展的高度来看,一方面,政府应该实行区域差异化的产业支持政策,将政策支持的重点倾斜到饲料资源丰富、非农就业不足和产业基础比较好的优势地区,如通过对优势区域养羊户提供贴息贷款、良种补贴、机械补贴、圈舍改造补贴、技术培训与指导、市场信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显著提高这些地区肉羊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这些地区的养羊收入及其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以调动其积极性。支持养羊户对提升我同肉羊产业市场竞争力具有根本性意义,不仅会全面提高羊肉质量和养羊户的经济效益,而且会提高某些不可贸易的农副产品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而使羊肉消费在这些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通过自己生产将会有较高的机会成本,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区域统一的市场来满足这一需求,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在制度与政策上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向肉羊生产的优势地区从事肉羊产业发展相关的投资,如在优势地区投资发展肉类加工业和物流业来促进肉羊生产的稳定增长,实现生产与市场之间的互动,这不仅有利于缓解优势区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压力,提高这些地区肉羊生产效率来提高肉羊生产的比较效益,还可以通过拓展产业链来为肉羊产业的可持续成长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

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肉羊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以家庭经营为基本特征的农村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以农户分散饲养的生产方式在长时期内还将继 续存在。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养殖户”等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分散的个体生产与市场联结起来,可以有效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增强他们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和议价能力。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龙头企业和养殖户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实行股份制、合作制等多种方式与养殖户形成真正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3)加强屠宰加工、质量安全管理、流通市场体系和品牌建设。

屠宰加工是提高羊肉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但由于政府监管不力,造成很多现代化屠宰竞争不过私屠滥宰,羊肉及其产品不能够做到“优质优价”。因此,政府应依法取缔私屠滥宰,严格执行肉羊屠宰加工标准,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各级检疫检验制度,建立有序竞争的规范市场体系。同时,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去肉羊优势产区投资设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肉类加工屠宰企业,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品牌的建设力度,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知名度乃至世界影响力的羊肉品牌。

4)加强羊肉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羊肉产品国际竞争力。

中国羊肉产品国际竞争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质量安全水平难以达到进口国的要求。从技术角度看,这主要是我国畜产品质量标准偏重于国内市场,而与国际先进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容易遭遇进口国的技术壁垒,市场份额难以扩大。因此,必须加强与肉羊相关的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检测体系的建设,使其与国际标准趋于一致,为我国羊肉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铺平道路。


相关信息:

< 上一篇   下一篇 >
首页
产业政策
科技进展
市场行情
肉羊企业
产业资讯
最新文章
Warning: Parameter 1 to modules_html::module2() expected to be a reference, value given in /www/wwwroot/cars.hzau.edu.cn/sheep/includes/Cache/Lite/Function.php on line 92
娴峰崡榛戝北缇.jpg
图片文章
    
海南黑山羊
    
简阳大耳羊
    
大足黑山羊
    
乌骨山羊
    
黔北麻羊
    
槐山羊